Readlist - 202409

ShadowC

| 本文阅读量: -

“本文是阿树 2024 年 09 月的阅读记录,仅供参考,不对真实性和有效性作任何保障。”

20240930

20240929

20240924

20240923

20240922

20240920

20240919

20240915

20240914

20240913

  • 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317 期):驴子、老虎和狮子的寓言 -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 “一来,有些人根本无法说服,他们不关心真相或现实,只关心自己的信念和观点获得胜利。他们会竭尽全力,捍卫自己是正确的,与这样的人争论,就是浪费时间。二来,一旦开始争论,难免情绪压倒理智。当你胜负心高涨,一心想赢过对方,你的智力就会急剧下降。我一直对自己、对这个周刊有一个想法,也希望让大家知道:不说教,尽量提供事实,如果要说出观点,必须是那些根据事实显而易见的观点。与他人讨论时,主要是澄清事实,尽量不辩论对错,如果对方无法说服,那就算了,让他赢。
    • “一个人千万不能习惯于舒适,因为久而久之,一点点的不适都会变得难以忍受。”
  • 《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2007年旧文:谁谋杀了我们的游戏-36氪
    • “”

20240912

20240911

20240910

  • 女朋友有精神疾病,躯体化已经特别明显了,但是怎么劝都不接受治疗怎么办? - 知乎
    • “锈的不是这个世界,而是你的脑子,你脑中的条条大路都由一个匆忙的送货员掌管,只不过她跑得太快了,伶俐的小脚摩擦着大街,有些路因此变得无比鲜明,强烈的阳光下盛开出发着荧光的奇异花朵,剩下的却亮到了刺眼冒烟的程度,花儿草儿因此枯黄,甚至滋滋地冒出了火星。”
  • 你最近感悟出了什么道理? - 知乎
    • “从内心就要鄙视劳累忙”
    • “把免费来源信息的审美点放在事实上,把经典来源信息的品位放在构思框架上而不是三观上。”
    • “任何人生困境的破局事实上依赖于你最大程度地成为和发挥你自己。你无法通过模仿别人来逃避对事情元素的认知解构与重构”

20240909

  • 探寻你分心的原因,学会控制注意力的方法丨《注意力曲线》读书笔记 - 少数派
    • " 当事物引起的刺激不足时,我们会感觉到无聊而容易分心;当刺激过度时,疲惫、紧张、害怕、焦虑的情绪也会让注意力不集中。而在适当、稳定的刺激下,大脑可以保持对事物持续的注意力,这时候我们会感觉到富有成效,进展顺利。"
    • " 数字时代下,一个安静无纷扰的环境越来越难能可贵,这也使得「只能在安静环境下才能保持注意力」成了一种疾病。要习得保持注意力的能力,就要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环境下进行。"
  • 如何评价 Scott H.Young 一年内自学完 MIT 计算机专业的全部 33 门课程? - 知乎
    • " 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 " 只在学习区练习,是一个非常强的要求。一般的学校课堂往往有几十人按照相同的进度学习知识,这种学习是没有针对性的。同样的内容,对某些同学来说是舒适区根本无需再练,而对某些学生则是恐慌区。科学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小班学习,甚至是一对一的传授。真正高手训练与其说是老师教学生,不如说是师傅带学徒。"
    • " 这种把不常见的高难度事件重复化的办法正是 MBA 课程的精髓。在商学院里一个学生每周可能要面对 20 个真实发生过的商业案例,学生们首先自己研究怎么决策,提出解决方案,最后老师给出实际的结果并作点评。学习商业决策的最好办法不是观察老板每个月做两次决策,而是自己每周做 20 次模拟的决策。军事学院的模拟战,飞行员在计算机上模拟各种罕见的空中险情,包括丘吉尔对着镜子练习演讲,都是重复训练。"
    • " 对于简单的运动,只要 50 小时练习时间就能达到非常熟练的水平。随后技巧就会稳定下来。能娴熟加以运用,但却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是因为脑中的权衡告诉我们,为发现并学习新事物所付出的额外努力很可能只会带来不断减少的边际回报,因此我们停止学习。"
  • 有哪些越早知道越好的人生经验? - 知乎
    • " 生活真的就是,琐碎的同时,还要赚钱吃饭,深造提升。"
    • " 各有各的处世之道,各有各的解决方法.生活不易,真的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让自己的生活,能够易一点吧。现在开始,一切都还来得及 "
  • 如何评价 Scott H.Young 一年内自学完 MIT 计算机专业的全部 33 门课程? - 知乎
  • 【Mark】25 岁做什么,可在 5 年后受益匪浅? - 知乎
    • ““他们在遇到困难和错误时,无比兴奋。因为错误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 " 你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这一点:
    • " 一是这个世界存在着一些微妙的真理,始终只有少数人掌握。因为它们和人的天性相冲突。例如“在别人贪婪时你要恐惧,别人恐惧时你要贪婪”。耳熟能详有什么用?事到临头,绝大多数人仍被情绪掌控。只有亲身体验,才有克服这些弱点的强大动力,积极培养起应对能力。
    • " 二是时代在加速变化。鲜有一成不变的社会环境,普通人也很难预测遥远未来。唯有迅速适应者占据先机。当发现原来那套行不通时。大多数人的反应是逃避和抗拒,而拥抱错误者大步前行。
    • " 有策略地犯错,不是要你在明知是坑的情况下故意跳下去,而是要主动挑战没有明确规则的复杂系统,尽量把事情做对的同时承担适当的风险,迅速从错误中学习,调整,检验自己对世界的认知。”
  • 为什么感觉很多中国城市都不怎么好看? - 知乎
  • 为什么大多数人是存不住钱的? - 知乎
    • “由于博弈最优解的长短期可能是背离的,周期律会导致潮汐化收割。经济和政治的长周期有点像心跳,在收缩和扩张之间,以19年左右为一个循环。”
  • 你手机里有没有随手一拍以为很丑但实际上很好看的照片? - 知乎
    • 真好看啊

20240908

20240907

20240906

20240904

  • 有没有哪个寺庙可以永久收在家人,免费供吃供住的? - 知乎
  • 你看过最爽的爽文有多爽? - 知乎
  • 为什么国内 IT 公司 leader 以上就不怎么写代码,而据说 Google 的 Jeff Dean 还写代码?到底哪种情况好呢? - 知乎
    • " 工作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自己或者他人对于“单点故障”这个概念产生谬误。比如一个系统, 它的某个服务非常重要。 只要这个服务挂了, 整个系统就挂了。 于是有人把它拆分成了三个服务, 号称这样就根除了单点故障。实际上, 这三个服务中任何一个挂了, 都会造成之前同样的效果。 于是我们的系统由有“单点故障”变成了有“多单点故障”。风险反而增加了。而有些人把这种谬误也带到了分工中去。 他们发现有些人管得太宽、职责太多、少了这些人公司就没法运作了。于是为了保证公司不论缺了谁都能照常运作, 把职责掰开了分配给不同的人。 这显然是不对的:现在每个人走都可能造成一个空缺。这种分工反而是给公司制造了“多单点故障”。只有让多个人有重叠的职责, 才是少了谁公司都能正常运作。所以做法上不应该是根除职责太多的人, 而是增加这种人。"
  • The dawn of a new startup era
    • “我的一位导师教给我的最重要的一课是,真正的指数是不存在的。仔细观察,它们总是 S 形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保持指数的方法是将这些 S 形曲线连接起来,这样你就会得到恒定的加速度。”
  • 为什么英国王室经常出现绝嗣的现象而中国基本不存在? - 知乎
  • 函数式编程该怎么学呀? - 知乎
  • 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 知乎
    • " 比较好的一种模式,是我说的,从一些基本的常识的习得入手,并且获得原始文件的阅读,然后在对常识习得中产生的疑问,再阅读顶级学者或者古典著作,往下探索,最后也许就可以获得一个相对有效的全局性的理解。"
  •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改为“日寒月暖”会怎么样? - 知乎
    • “’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写诗也好,写别的也好,最难能可贵的,是“天然”,而不是堆砌。往往是用平淡的口吻说出最惨烈的话才叫人震撼。一个抑郁症患者还有力气渲染自己的痛苦,那说明他还挺健康,至少还想秀。痛苦便是痛苦,无需去雕琢。”
  • 如何评价「世界是一个草台班子」? - 知乎
    • “决策层知道该干什么,但是不知道如何执行;执行层知道怎么执行,但是不知道自己是在干些什么;由于执行层不具备全局观和足够的理解能力,它也无法通过直接和决策层沟通来知道自己是在干些什么,因此只能靠中间的传递层来把任务层层分解细化;而中间的传递层也是不完美的,它既不完全理解系统的总目标,也不完全理解如何执行,于是在分解任务的过程中就会出错;”

20240903

20240902

20240901


Previous post

Readlist - 202408

Next post

Readlist - 20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