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系统之美
组成系统的方式,才是这个系统最重要、最值得关注的。
第1章 系统之基础
- 我们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复杂或简化程度来看待这个世界。
别被表象所迷惑
它们会持续地让我们感到惊奇。我自认为了解动态系统,但一旦遇到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我也经常感到尴尬和束缚。
我们认为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这个世界的任何东西都只是一个模型。
我们的模型通常是与现实世界高度一致的。
们的模型仍远远达不到能完整地描绘世界的程度。
我们太沉迷于系统产生出来的事件,却很少关注系统行为的历史,也不善于从后者中发现线索,去揭示潜在的系统结构。要知道,系统结构才是系统行为与事件产生和演进的根源所在。
为什么非线性关系会让人感到惊讶——它们不符合看似合理的预期和推理,并不是少许努力就有少许回报,更多努力就会有更多回报;或者少数破坏性行为只产生可以容忍的少量伤害,更多这样的行为产生更大的伤害。如果以类似这样的预期来看待非线性系统,将会不可避免地碰壁或犯错。
从长期来看,完整地考虑流量的各个环节是很重要的;同时,随着实体经济的增长,社会的“生态足迹”不断扩大,“长期”也正在不断向我们靠近,成为“短期”。
“我的模型比你的大”只是一个浅薄的想法,其结果是分析过于庞杂,堆积了大量的信息,反而遮掩了问题的真实答案。
在系统动力学领域,一个经典模型是由系统动力学奠基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杰伊·福瑞斯特开发的公司成长模型。在该模型中,一家初创企业非常成功,快速成长,而问题的关键是认识并处理各种限制因素,这些因素会随着公司自身的成长而不断变化。
任何一个有着多重输入和输出的物质实体,包括人口、作物生长、生产过程、经济发展等,都受到多重限制因素的制约。随着系统的发展,系统自身会影响和改变各种限制因素,也在这一过程中实时地受到各种限制因素的影响。系统与其限制环境之间构成了一个相互进化的动态系统。
任何成长都存在限制,有些限制是自发的;而有些则是系统施加的。从根本上讲,关键不是追求持续成长,而是选择在哪些因素的限制之下维持生存。
当在反馈回路中存在较长的时间延迟时,具备一定的预见性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预见性,等到一个问题已经很明显了才采取行动,将会错过解决问题的重要时机。
这就是世界银行经济学家赫尔曼·戴利所说的“看不见的脚”(invisible foot ),或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所说的“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 )。
正如西蒙所说,我们并非无所不知、理性的乐观主义者;相反,我们是浮躁的“自足自乐者”,在做下一个决策之前,总是试图最大程度地满足当前的需求。我们会以理性的方式尽力维护和扩大自身的利益,但是却只能基于自己所知道的信息进行思考。除非他人有所行动,否则我们不会知道他们计划做什么。我们也极少看到自己面前存在的所有可能性,也通常不会预见到自己的行动对于整个系统的影响,甚至有可能选择性地忽略这种影响。因此,我们只能在自己有限的视野范围内,从当前几种很明显的选择中进行抉择,并坚持自己的看法,不会考虑整体的长期最优方案。只有在被迫的情况下,我们才会改变自己的行动。
这就是说,即使为了最优化自己个体的利益,我们有时也不能做出完全正确的决策,更别提系统整体的利益了。
有时候,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个人也能做出理性的决策,但有限理性并不能成为人们目光短浅的借口,而是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行为的机会。处于系统的特定位置上,他的所见、所知都是有限的,而其行为是合理的。
管存在有限理性,只要系统的结构设计得很精致,仍然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出合适的反馈,维持着适当的功能。
政策阻力:治标不治本
用指责、惩罚、建立或调整某些政策这样的“标准”应对方式,很难修正结构性问题,就像试图让编排好的剧情有一个好的结果,或者对破镜子修修补补一样,都难以奏效。
望的系统状态会受到感知到的状态的影响。
对于目标侵蚀,有两个对策:一是不管绩效如何,都要保持一个绝对的标准;二是不断地将目标与过去的最佳标准相对照,而不是和最差的表现相比。如果感知到的绩效比较乐观,而不是相对悲观,或者将最佳结果作为标准,而视最差结果为临时性的挫折,那么同样的系统结构就能把系统状态拉向越来越好的绩效。
影响系统行为最有力的方式之一就是,调整它的目的或目标。这是因为,目标设定了系统的方向,定义了需要采取校正措施的差距,并指示着调节回路运作的预期状态以及成败。如果目标定义不当,不能测量应该被测量的东西,不能真实地反映系统的状态,那么系统就不可能产出期望的结果。就像传统神话故事中可以许的三个愿望一样,系统也有一个可怕的趋势,即只会产出你要求它们产出的结果。所以,一定要慎重地对待系统的目标。
与规避规则恰恰相反,追求错误的目标、陶醉于错误的指标是系统扭曲的另一个特征。
第6章 系统之杠杆点:系统的12大变革方式
复杂的系统就是复杂的系统,对其进行一般化的归纳是十分危险的。
在我看来,通过数值(尤其是流量的大小)来调节系统是效力最低的一种方式,无法改变系统基本的结构。只是调整一些细枝末节,就像对泰坦尼克号甲板上的座椅进行重新布置一样。然而,大多数人会把90%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参数上,尽管这样并不会起到太大的杠杆效应。
从人性的角度上看,存在一种系统性的倾向,即人们避免对自己的决策承担责任。这就是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反馈回路缺失了,也能说明为什么这类杠杆点受一般大众的欢迎,而在那些有权势的人那里不受欢迎。
美国作家爱默生这样写道: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都会本能地以自我为中心,对其周边的物质存在做出反应,这准确无误地反映了他们的思想状态。为了了解这一点,你可以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每一个真理和错误、每一个人内心的想法,包括与你息息相关的社会、住房、城市、语言、各种各样的仪式、礼节、报纸杂志等;观察一下今天的各种想法;观察一下原木、砖块、石灰和石头如何被组合成方便人们居住的形状,以符合大多数人头脑中的主流想法……当然,它符合以下规律,即思想的轻微改变将被迅速放大,导致外部事物的显著变化。
每一个人在认识世界方面都有巨大的局限性,这个世界太大、太复杂,远远超出了我们人类的理解力和认知范围。即使那些能够持续不断地塑造和调整自己世界观的人,也无法对这个世界拥有完整的认识。
我们每个人几乎都会受范式的控制,从而对每一种事物的多种可能性视而不见,偏执一端,想当然地认为只有自己的看法才是对的,其他看法都是错误或荒谬的,并迅速地反对其他看法,在自己认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跟上系统的节拍
在这个世界中,真正的难题不是判断世界本身是理性还是非理性。最常困扰我们的往往是,世界是基本理性的,但并非完全理性。生活是理性的,但如果完全按照逻辑来推论,却可能到处是陷阱。它看起来有一定量化关系,却不可能完全精确地用数学公式来度量;它看起来有一定规律,却又随时充满了惊喜。
在工业社会长大的人,若热衷于系统思考,很可能会犯一个严重的错误。他们可能会假定,通过系统分析,可以认清系统中的相互联系以及复杂纠葛,借助计算机的威力,最后找到预测和控制系统的钥匙。不幸的是,这是错误的观念,其根源在于工业时代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即相信存在一把预测和控制的钥匙。
我们认识到的第一个问题是,理解了如何修补一个系统和实际动手去修补它,完全是两码事。
社会系统是人类文化思考模式的外在体现,也是深层次的需求、情绪、优势和劣势的反映。改变它们绝非易事,。
我们认识到的第二个问题是,系统洞察力会让你产生更多的问题。虽然对系统的洞察力让我们理解了很多之前所不曾理解的事情,但它们不能帮我们理解所有的事情。
事实上,你所理解的事情越多,新出现的问题也就越多。
自组织、非线性、反馈系统从本质上是不可预测和被控制的,因此,我们只能以最为一般的方式去理解它们。
我们永远无法完整地理解这个世界,无法像还原论者所期望的那样彻底解构这个世界。科学本身,从量子理论到模糊数学,都会引导我们走入无法回避的不确定性之中。
我们不能让风起云涌、变化万千的大千世界变得四平八稳、毫无意外,一切尽在掌握,但我们可以预料到各种意外,从中学习,甚至能从中获益;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系统之上,但我们可以聆听系统的声音,听它告诉了我们什么,并发现如何顺应系统的特性,使我们的价值观更好地与之匹配,从而创造出另外一些更好的事情来,而这都是无法只靠我们的意志来实现的。
观察系统中的各种变量如何一起变动或者不一致地变动,是非常有趣的。但是,你要去观察真实发生的状况,而不是听人们对于发生的状况的解释,这样可以规避许多有意或无意的因果假设。
你也可以通过语言、列表或者图片、箭头等方式,来表达你的想法,什么东西与另外一些东西存在关联,这些都包含着你的心智模式。不管以什么方式,你这样做得越多,你的想法就会变得越清晰,你承认各种不确定性并修正自己错误的速度就越快。
请始终牢记,你所知道的每一件事,以及任何人知道的任何事,都只是一个模型。把你的模型拿出来,放到人们看得见的地方,再邀请其他人来挑战你的假设,并补充说明他们自己的假设。
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要保持警惕,因为其中可能包含着你自己的情绪或偏好,让你选择性地看到支持你的观点的证据,或者剔除掉了你自己不认同的一些假设。
你不能歪曲、延迟或隐瞒信息。如果扰乱了系统的信息流,系统的运作就会陷入混乱或疯狂。相反,如果能使信息更及时、准确、完整,系统就会运做得更好,轻松而自在。
我们的信息流主要是由语言来组成的,而人们的心智模式也大多是通过词语来表达的。因此,尊重信息首先意味着避免语言污染——尽可能清晰、准确地使用语言;其次,要想办法扩展我们的语言,以便能够更有效地谈论复杂性。
尊重语言的第一步是尽可能地保持它的真实、具体和有意义——这和保持信息流的清晰、准确是相同的。第二步是扩展语言,使其能反映我们对系统的理解。
拥抱失误”和承受高度不确定性,都会强化我们个人和社会的脆弱性。通常,我们会隐藏自己的脆弱性,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是如此。但是,对于那些真正接受其责任的人,需要的知识远多于社会上一般的人,也更能深入地发现自我。
当你沿着一条崎岖不平、障碍遍布的未知小路散步时,如果低着头、只盯着你脚下的那一两步,无疑是很不明智的。当然,只盯着自己前面的伙伴,从不注意自己的脚下,也很愚蠢。这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既要关注长期(前方的路况),又要留意短期(脚下的状况)。